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藁城僧人服装厂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藁城僧人服装厂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藁城天恩寺的由来?
宋大中祥符元年(1008年),御赐天恩寺,以后皆以此为寺名。
天恩寺是中国著名的古刹之一,始建于唐代***元年(713年),距今已有一千二百九十多年历史。因其地处古邑镇原城内的西北部,俗称“北寺”。它的出名,不仅是由于历史悠久,更主要的是在中国佛教史上、以及与好几位历史名人生前的活动,都有着一定的关联和影响。
天恩寺初名镇国海昌院,据明代邑人董志稷的《海昌天恩寺志》记载,为唐代僧人法昕所建。他因见“莲花涌地而出,乃于放生池废址肇葺禅居,延齐天恩师主院”。会昌五年(845年)唐武宗下令灭佛,中国四千六百多所寺院被毁,二十四万多个僧尼被迫还俗。镇国海昌院也在此时被烧毁。半年后,武宗因背生毒疮而死,曾在这里为僧的唐宣宗李忱于会昌六年三月即位,改年号为大中,重兴佛法,镇国海昌院即于大中四年(850年)复置,并改名为齐丰院。宋大中祥符元年(1008年),御赐天恩寺额,以后皆以此为寺名。宋元以来,寺院曾多次重建扩建,香火不绝。由于年深月久,尤其是抗日战争期间、自镇原沦陷时起,寺院年久失修,殿宇逐渐坍败,至1***1年秋(一说为1***8年冬),剩馀部分最终完全拆尽,只存下三座建于唐代的石经幢。
天恩寺原有建筑规模宏大,气宇庄严。据旧志记载,除大殿、山门之外、还有四大天王殿、忏堂、涅盘台、大悲阁、祖庭、建云堂,轮藏、钟楼、妙智阁、五百罗汉堂等。此外还有安葬齐安***舍利的悟空塔,以及塔前的两株古桧,三座唐代石经幢。山门前是放生池,殿后连□甃石有九龙池。宋代建炎四年(1130年),又在寺的西边增建了天恩寺藏院,即寺院藏经处,宋元祐(1086-1093)时御赐名延恩寺,俗称“西寺”,亦已毁废。寺周景观,古时曾有“天恩寺八景”之称,这八景是:高阁晴云、长廊夕照、桧林月色、轮藏金声、方广灵踪、悟空遗迹、华鲸夜吼、莲沼秋红。宋元以来,有很多名人题咏,主持寺院的,也大多是富有学养的高僧名僧,与这一著名古诗,可说是相得益彰。从明初洪武间立为丛林之后,更进入了一个空前大发展的时期。到清代时,这里已有“三桥(大来桥、白兔桥、行春桥)两寺(北寺、西寺)□千僧”之称,于此可见寺院的兴盛。
多宝塔碑故事?
多宝塔碑是一座位于中国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之上的佛教文物,被誉为中国最大的石刻造像之一。下面是多宝塔碑的故事:
相传,唐朝时期,庐山上寺庙林立,僧人众多,但由于陡峭的山势,供奉佛像和石刻造像的空间有限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当时的一位名叫慧思的高僧提议,在庐山的山顶修建一座巨大的石塔,以供奉佛像和石刻造像,同时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佛法。
于是,慧思发起了一场众筹活动,来自各地的信徒纷纷捐款和捐献石材。大家齐心协力,在庐山的山顶开始兴建这座庞大的多宝塔。从石料的运输、雕刻到塔身的建造,整个工程历经多年才完成。
多宝塔碑以其雄伟壮观的规模和精湛的雕刻工艺而闻名。整座塔身上刻满了佛经和佛教故事,众多的石雕造像栩栩如生,栩栩如生,展示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多宝塔碑不仅是佛教信仰的象征,也成为了庐山的标志之一。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朝圣者前来参观和朝拜,感受佛教文化的宏伟和内涵。同时,它也被列为中国的重要文化遗产,被保护和传承至今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藁城僧人服装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藁城僧人服装厂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